核心提示: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如何加强农村自身管理,把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延伸到最基层的村民小组、片,筑牢农村维稳大堤。蒙山县委书记秦金敏、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振国经过深入广大农村进行工作调研后,探索试点以“和谐农事协会”为平台,以“农事议事室”为载体,协会与村“两委”、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一道,进村屯到农家,化解矛盾纠纷,为村民排忧解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共同构筑农村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奏响了维稳神经末梢和谐音。
农村自治组织建在维稳神经末梢
“当前重点汛期抗洪救灾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各位要深入各村组、户排查安全隐患……”5月31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蒙山县文圩镇大龙村委会议室,村委主任梁宗海正在主持召开每月一次的各村、片“和谐农事协会”的例会,参加会议的有全村四个“和谐农事协会”成员,以及县、镇包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近40人。会上,大家还讨论了村里实施的饮水工程问题、特困户救济名单等。
大龙村辖来黎、社东、大龙、大坡四个自然片27个村民小组,群众居住分散,姓族杂居复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林权制度改革、扶贫开发、土地开发等项目的深入实施,涉及土地确权、村级道路建设、村务管理、邻里矛盾等群众问题日趋复杂,上访多、争议多成为大龙村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村党支部书记陆高信说,由于稻田灌溉、建房、修路、姓族利益等问题,全村各自然片、村组之间原来一直矛盾纠纷不断。村“两委”人员少,处理群众纠纷常常是顾此失彼,而纠纷没能得到及时化解,又容易产生积怨引发冲突,甚至出现大动干戈的状况。
“群众的事情终归还得用群众的路线进行化解。”大龙村委会主任梁宗海说。基于这样的理念,村“两委”主动到群众中去找解决之道。去年初,该村首先在矛盾较为突出的社东片成立了和谐农事协会,专门负责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并协助进行公共事务管理。村民们推选年过七旬、曾长期担任村民小组长的李忠纪担任会长,推举黄昌付等五名威信高的村民为会员,由于他们一直以来处事公道、群众基础好,协会一成立便赢得了较高的信任度。两年前,在县委政法委、县法院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指导协助下,文圩镇大龙村和辖下的来黎、社东、大龙、大坡四个自然片挂上了“和谐农事协会”牌子。挂牌成立后,各协会与村“两委”、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一道,进村屯到农家,化解矛盾纠纷,为村民排忧解难。
两年来,大龙村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各“和谐农事协会”例会,风雨不改,肯定集中于村委会,履行职责、汇报情况、接受任务、讨论问题、交流沟通,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村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得心应手,农村基层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推动了各村民小组组长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参与中心工作。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振国说:“大龙村在管理上很有特色,在最基层的村民小组建立自治组织“和谐农事协会”,每月正常召开的“和谐农事协会”例会很有成效,传达了党的农村工作有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收集民情民意,及时上传下达,畅通信息渠道,充分调动了村民小组组长的积极性,较好发挥了村民小组组长的作用,扎实开展了最基层的农村的各项工作,筑牢维稳的神经末梢,我们要在各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和谐农事协会”成了农民的“代言人”
记者来到设在社东村民小组长李忠纪家中的“社东和谐农事协会”,村民们对记者说:平常我们闲来总喜欢聚到这里聊天,何时稻谷播种、种植什么农作物、发展种养业,对村委以及上级有什么诉求,甚至小到夫妻间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也会到“议事室”找会长解决,协会真正成了我们的“代言人”。
“我们有临时和流动议事室,问题发生在哪里,议事室就设到那里,村头村尾或者田间地头。”李忠纪对记者说。
两年来,各和谐农事协会共调解或协助调解各类民间纠纷50多件,成功率100%,报送维稳信息30条,开展法制教育35场次,受教育群众10000多人次;发动村民购买种兔1000多只,配合做好计生工作,完成结扎20例,完成林改2000多亩,发动村民种植油茶130多亩,招商引资100多万元种植优质西瓜300多亩,安排80多村民就业。协助修建四级道路5条(其中水泥硬化道路1条),总里程6公路,协助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座,解决大龙村近3000人的饮水问题……。
维稳“前哨”奏响和谐曲
记者在大龙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一份表格详列着20多位和谐农事协会的会员信息,他们当中有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干和村中长者等。正是这些在村里威望高、办事公道公正的人员,使协会拥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时更令人信服。
“和谐农事协会没有裁定权,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是以情相通、以理服人。”村委主任梁宗海说道。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如在自然片内无法解决的,仍可由村“两委”、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今年3月,来黎片村民李华(化名)重新建房子时,要求李建(化名)把其房子的围墙内移以拓宽道路,而李建则要求对方改移其家的排水管,避免雨水直冲自家房屋背后正中方向。来黎和谐农事协会成员杨世坤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进行调解,但双方都不肯让步,最终不欢而散。杨世坤将情况反馈给村干部后,村“两委”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对该起纠纷进行调解。经过多方协调,双方作出让步,并达成和解协议。
2011年10月19日下午,社东片村头组村民陈永信因蚕室与陈世德的桑蚕地边排水沟走向发生纠纷,社东协会联系人大龙村副支书陈如才、社东协会会长李忠纪李忠纪接到报告后,下午5时40分赶到现场。他们邀请村民小组长黄昌付、及矛盾双方的邻居在现场临时组成“议事室”,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经过大家的协商,最后永信同意将自己的一块竹林地换给陈世德使用,陈世德把一块蚕地换给陈永信使用,这样就解决了排水沟的走向问题,大家握手言和。当双方签订和解协议书时已经是晚上8时多,他们邀请参与调解村、组的和谐农事协会成员留下吃晚上,一起共喝和谐酒。
“他们办事公道,有纠纷不用到村,直接到流动议事室协会会员家门就可以解决,小协会也能发挥大作用!”社东片区一位村民说。今年以来,大龙村的来黎、社东、大龙、大坡四个自然片和谐农事协会共调解矛盾纠纷15件,实现小矛盾不出组、片,中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实现到县以上“零上访”目标,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
从大龙村的实践来看,和谐农事协会有着独特的作用。协会成员的调解确实并非都能成功,但他们就在村民身边,在纠纷发生之初即可介入,即使不能“息事宁人”,也能有效缓解矛盾,避免升级、激化,为下一步的调解工作打好基础。“每个协会我们都安排了相应的村干部负责联系,以便及时掌握各小组社会动态。”大龙村党支部书记陆高信说。文圩镇派出所教导员周富林向记者介绍,大龙村的义务巡防队加强村里治安防控,今年前5个月,该村实现刑事、治安案件零发案。
在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中,大龙村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创新整治方法,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网格状治安联防网络,使稳定隐患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处在政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严密监控中。筑牢村(屯)这些平安建设的“桥头堡”,把和谐平安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整治效果,在这些维稳神经未梢奏响了一曲和谐音。
(李继远 莫成华)